11月13日,钦州保税港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发布最新数据:截至10月31日,钦州港(保税港区域)口岸今年已查验出入境(港)船舶4081艘次,通关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提前两个月实现总量突破;平均单船在港查验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查验时长压缩近一半,创历史最优水平。亮眼数据背后,是该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精准发力。

“船舶即到即检、即靠即作,每压缩1小时,就给企业省下3万多元船期成本。”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笔账。今年以来,该站叠加推出“国际航行船舶绿色通行”“大宗商品船‘一船一策’”等7项便利举措,将7×24小时通关、一次性办结、临时许可“掌上办”等改革红利直达码头一线。1-10月,共为220余艘次载运能源、化肥、粮油船舶及工业原料相关进出口商品的国际航行船舶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特许临时改变管理区域环境以优化商品运输路线等方式助力提升作业效率累计节约通关时间1200小时,为企业节省海上航运贸易及抵港转运作业成本近4000万元。

通关提速,带动港口生产一路飘红。据港口部门统计,1-10月钦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7亿吨、同比增长9.7%,集装箱613.2万标箱、同比增长7.1%,其中外贸箱量117.2万标箱、同比大增24.1%,增幅均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出入境船舶和外贸箱量的高增速,直观反映了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港的强劲动能。”中国钦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船舶代理许建群表示。

目前,钦州港口岸对外开放泊位已达50个,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3条,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面对船舶大型化、航线加密化新趋势,该站正加紧升级“智慧边检”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打造集口岸限定区域智能监管系统、锚地监管系统、无人机及水下机器人、梯口智能预警等新锐查验设备、警力辅助补充的“国门要道管点、口岸限定区域管线、对外开放泊位管面”的立体化国门口岸管理服务模式,届时船舶通关效率可再提升3成以上,为北部湾港冲刺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1000万标箱目标提供更强边检支撑。
“口岸流量就是经济增量。”该站站长于长晋介绍,下一步,边检站将围绕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探索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间往来外轮“双减”通关等改革事项,以更高水平通关便利化,护航钦州港向“千万标箱、亿吨强港”目标加速迈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