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钦州市撤地设市30周年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10月21日16: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王雄昌 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兼)
谢立品 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主持人:
杨森清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16:00
杨森清: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行的是“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九场,主要介绍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钦州市撤地设市30周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兼)王雄昌先生,请他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立品先生。
首先请王雄昌先生作介绍。
16:00
王雄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钦州市撤地设市3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受市委书记钟畅姿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共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420多万各族人民,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钦州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撤销县级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同年10月28日地级钦州市挂牌成立。三十年来,钦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把钦州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撤地设市的三十年,不仅是钦州港口建设、向海经济从零起步到茁壮成长的三十年,更是钦州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里重点列举五个方面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70.1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961.29亿元,相当于1994年的28倍,年均增长9.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从1994年2368元跃升至2023年的59125元,相当于1994年的25倍,年均增长9.7%。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53.8:21.4:24.8优化为18:32.9:49.1,产业结构的主基调由一产为主调整为二三产引领,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港口建设实现跨越。1994年,钦州港只有两座万吨级码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钦州港一跃成为可供30万吨级油轮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向通航的大型港口,建成运营集装箱航线达70条,货物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18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前10强、全球集装箱大港前30强。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94年的12.2万吨,到2007年突破1000万吨,再到2018年突破1亿吨,预计今年将突破2亿吨。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抓紧建设,世界级运河雄姿已然初显。平陆运河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2026年年底建成通航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向海经济发展壮大。30年来,钦州主动融入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先后引进了中国石油、中粮集团、中国船舶、国投集团、上海华谊、浙江恒逸、印尼金光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建设大型生产运营基地,逐步搭建起绿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纤维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4家,临港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在建10个百亿级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800亿元。钦州实现从传统农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型。
16:06
王雄昌: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钦州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推动对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0.32亿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108.1亿美元,增长了337.8倍。特别是2008年以来,钦州获批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综合保税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钦州产业园等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成为全国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最多的地级市之一。我们依托这些平台,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合作,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东盟传统优势产业项目,构建燕窝、榴莲等跨境合作产业链,建成运营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钦州)水果交易中心,获国家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3年,钦州港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达5841万吨,同比增长31.6%;进出口总值突破1800亿元。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民生福祉日益改善。30年来,累计民生支出超过2500亿元,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河东新区、滨海新城拔地而起,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90.53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全市建成3所普通高等院校、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6家三甲医院,图书馆、体育馆、园博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开放。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全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区前列,“钦州蓝”成为常态,“母亲河”钦江水质提档升级,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市管理更有温度,相继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23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779元、19311元,分别是1994年的10.6倍、15.7倍,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十载春华秋实。钦州3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全面落实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围绕市委“359”目标任务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钦州力量。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
16:11
杨森清:
感谢王雄昌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6:12
广西日报记者:据了解,钦州港是1994年建成启用了两座万吨级起步码头后,正式开港的,这与钦州撤地建市的时间几乎同步,请问,钦州是如何将钦州港打造成为国际陆海新通道门户港?谢谢!
王雄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1994年,2个万吨级起步泊位建成投用,结束了钦州“有海无港”的历史。1997年,钦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钦州港被列为全国地区性重要港口。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钦州港被定位为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2023年,钦州港进入全球集装箱大港前30强。三十年来,我们坚持做好这几件事:
强基础,持续提升港口能级。我们坚持围绕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港口建设,建成一批高能级港航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89个泊位,其中,4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建成4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15万吨级集装箱航道扩建工程、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标志性项目,推动钦州港进入全国最大装卸能力港口第一方阵。
扩网络,持续织密班列航线。我们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搭建内联外通、海铁联运网络通道,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对内,开通前往西部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班列网络覆盖西南中南华北地区18个省份73个城市156个站点。对外,不断加密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运营航线70条,包括至北美、南美、非洲等远洋航线,实现全球主要港口全覆盖。
拓功能,推动物流港向贸易港升级。我们不断完善港口口岸功能,先后获批设立国家进口水果、肉类、毛燕、活牛、酒类、粮食、整车、木材等进口商品指定口岸。为加快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大宗商品贸易,我们建设运营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钦州)水果交易中心,落地南方首个锰硅合金交割库。2023年,以钦州港为支撑的国际国内贸易额突破2200亿元。
提效率,优化港航服务综合水平。我们围绕高效率、低成本,实施降费优服提效专项行动,开展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集成改革、铁路集装箱“一箱到底”、多式联运“一站式”“一单制”等改革创新,全面解决了钦州港口岸通关环节痛点、堵点。2023年,钦州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6.81小时,比2017年全年的267.44小时压缩78.76%;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44小时,比2017年全年的43.55小时压缩96.68%;进口环节10项中介收费较2019年降低47%,出口环节12项中介收费降低36%,钦州港综合物流成本和通关效率进入全国主要港口先进行列。中远海运、中谷物流等国际航运物流企业入驻钦州港,钦州港已经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产业等全方位资源集聚的重要枢纽。
谢谢大家!
16:17
东盟头条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钦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海口,是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请问,撤地设市30年来,钦州市是如何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谢谢!
谢立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30年来,钦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背靠西南、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作用。
一是以开放平台为引领促开放。我市始终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发挥开放开发平台牵引作用,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充分发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引领作用,构建燕窝、榴莲、棕榈油和再生铝等为主的东盟特色产品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成功引进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等马方实体投资项目。2023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双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百强。钦州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连续两年排名广西第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总量连续五年排广西第2位。
二是以制度创新为依托促开放。我市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赋予新动能。特别是2019年获批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来,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累计形成2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4项改革经验获得国家部委评为典型案例、复制推广或表扬通报,74项在全区复制推广,有力地服务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
三是以产业合作为支撑促开放。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一港两区”使命任务,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物流、贸易、产业等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目前,已引进了上海华谊、浙江恒逸等一批长江经济带重点企业,建成了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引进了印尼金光、美国雅保等一批外资工业企业,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建立钦州—东盟国家“双基地”运营模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和市委“359”目标任务体系,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示范区。
谢谢大家!
16:22
中国商报记者: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是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主攻方向,钦州作为广西的沿海城市之一,请问是如何发展壮大向海经济的?谢谢!
谢立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30年来,钦州历届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发展,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向海经济。
一是精准定向强龙头。我们依托区位、港口等综合优势,瞄准产业导向,抢抓市场机遇,先后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建成投产一批标志性项目,筑牢了钦州大工业发展的根基。比如,2010年,中国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企业的空白。2021年,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是广西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深化“沪桂合作”的示范性项目。
二是围绕链主补链条。我们重点围绕中国石油、华谊、恒逸等“链主”企业,科学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实施“政府+链主+应用场景”精准招商,不断推进一批“链上”关键环节项目落地,形成“龙头带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比如,绿色化工产业,中国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三期两个百万吨级烯烃龙头项目全面开工,下游同步启动聚烯烃、光伏材料、树脂材料、绿色橡胶等新材料装置建设,并吸引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涂料、造纸化学品、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及功能材料项目落地,满足我市电子信息、风电装备、海工船舶、锂电池、造纸及林木加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发展需求。
三是做强链条聚集群。我们依托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平台,不断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式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构建了全国少有的“油、煤、气、盐”四头并进的石化产业体系,钦州石化产业园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千亿元专业化工园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两大正极材料产业链条。装备制造产业构建了广西首个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建成投产中粮、港青油脂等一批粮油加工产业项目。木材及纤维加工产业建成金桂高端白卡纸项目和一批木板加工、家具加工产业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聚焦优势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向海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谢谢!
16:27
光明日报记者: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成后,将打通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未来,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通过这条江海联运大通道从钦州港出海。请您介绍一下,钦州市如何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持续放大平陆运河的溢出带动效应?
王雄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大运河。建设平陆运河,事关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发展、江海联运、向海图强,事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方长远发展。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放大平陆运河的溢出效应,是中央、自治区赋予钦州的重要使命任务。我市主要从两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高效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我市坚持把平陆运河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头等项目、头号工程,成立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搬迁、群众安置、堆存场租地、土石方综合利用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全面完成红线内征地搬迁任务,群众集中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6所回(迁)建学校如期建成,城区6座保通桥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沿线交通组织、防汛防洪等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同时,我们以运河为“媒”,成功申办第九届河口海岸国际研讨会,正式加入全球河口海岸城市“朋友圈”。
二、全力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一是突出规划先行,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高标准开展了平陆运河(钦州段)的“1+7”专题研究和《平陆运河建设对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二是突出示范引领。去年以来,我市启动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今年重点推进12个先导工程和一批重点支撑项目,这12个先导工程包括港航物流、产业集聚、城市建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以示范项目领航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目前,平陆运河经济带12个先导工程已完成5个项目细化方案制定实施,茅尾海生态养殖综合整治提升、龙门岛旅游开发、马道枢纽糖料蔗基地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全力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全面建设、如期通航,加快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文旅开发、农业产业化、新能源开发、产业园区等项目,持续放大平陆运河的溢出带动效应。
谢谢!
16:31
新华社记者:从刚才介绍的发布词中,我们了解到,经过30年的聚力发展,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请问在打造民生福祉方面,钦州具体都做了哪些努力?谢谢!
谢立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30年来,钦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集中财力抓好民生保障。我们坚持政策向民生倾斜、财力向民生集中、精力向民生聚焦,积极实施各类惠民工程。目前,我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多层次就业失业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常年控制在3%以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6.98%、104.39%、97.16%,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建成北部湾大学、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3所高校,高等教育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已有6家三甲医院、9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68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2000家诊所和卫生室,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住房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建成公租房2.95万套、惠及3.1万人,改造棚户区5.02万套、惠及12万人。
二是建管结合提升城乡风貌。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我们加大城区内涝、拥堵街区整治力度,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力度,建成开放市图书馆新馆、钦州非遗馆等多个公共文化场所,连续多年举办钦州蚝情节、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赛事活动,让群众文化休闲娱乐更加丰富多彩。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我们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建成“美丽村屯”示范村370多个;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4年的3.3:1降低至2023年的2.2:1。
三是客货并举织密交通路网。8条高速公路在我市交汇,全市公路总里程1066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8.3公里/百平方公里、排在全区第4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镇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100%通四级及以上硬化路。5条铁路货运干线和2条铁路客运专线,形成了钦州通往区内各方向的铁路对外大通道。主城区形成“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路网格局,群众生活出行越来越便利!
谢谢!
16:37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白海豚是钦州的生态名片,“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是钦州的金字招牌,请问钦州是如何做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共生的?谢谢!
王雄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严格源头管控,提高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速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加大“绿色设计+制造”型示范引领项目建设,以中国石油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等项目为龙头,以烯烃新材料、绿色化工化纤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下游产业链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努力打造绿色化、标准化、高端化产业园区。
二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建筑、交通、港口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不断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单位能耗及排放强度,重点建设绿色智慧港口,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成投用了钦州港大榄坪南9—10号泊位岸电系统,全市公共交通新能源车辆占比达97%。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光能等零碳资源,建成广西首个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基地,投产风电、光伏项目37个,累计并网容量382万千瓦。2023年,广西首宗蓝碳交易在钦州先试先行。
三是持续保护和修复生态。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我们坚持陆海统筹、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全力推动环钦州湾整体“蓝色海湾”建设。2020年以来,我市获得中央奖补资金支持7.2亿元,开展海洋修复1149.74公顷,保护修复岸线37.51公里,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红树林保护,我们出台了专项保护规划,多措并举加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提升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针对白海豚保护,2009年,我们专门在海上建设了一条长度约13公里的入海公路,把人类活动区域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进行物理相隔。据统计,我市三娘湾海域白海豚数量已从2004年的96头增加到现在的300头左右。可以说,白海豚的健康繁衍,充分印证了钦州工业发展是绿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
谢谢!
16:42
杨森清:
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钦州市委宣传部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