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长者专区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贸区资讯

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 || 钦州港片区创新监管模式助推羽绒产业腾飞

2025-03-27 10:20   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中,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与南宁海关携手,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产业升级为目标,推出全国首创的进口非疫区水洗羽毛羽绒分段监管快速通关新模式,为我区羽绒原料贸易改革探索新路径。

2024年2月,海关总署批复广西开展改革试点,2024年3月28日,全国首票18.5吨进口水洗羽毛羽绒在钦州港口岸快速通关,标志着这一全国首创模式正式落地。

破局传统:分段监管开启通关“加速度”

进境口岸

改革前,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需经上海、宁波等港口清关后陆运至广西,或绕道香港转西江水运,物流耗时长达30天,且需在进境口岸完成全部检验检疫流程。

改革后,货物通过钦州港口岸进境直达企业,物流距离缩短约1500公里,整体通关时间压缩70%。首票泰国进口货物仅用8天完成全流程,实现“港到厂”无缝衔接,为羽绒加工企业赢得宝贵时间窗口。

分段监管

新模式通过“进境口岸+属地”分段监管实现高效协同。钦州港海关负责口岸检查,贵港海关承接目的地查验,地方政府全程保障运输应急,形成“40分钟口岸查验、4小时运抵目的地、1日完成通关”的监管链条。

检测融合

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同步构建快速检测平台,融合法定检验检疫项目与羽绒检测中心服务,为原料质量安全提供“双保险”。试点企业通过升级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内部查验通报机制,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目前,15家广西羽绒加工企业纳入试点,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协同监督,动态优化试点企业清单,激发产业集聚活力。

降本增效:千万元级红利激活产业动能

试点推进以来,钦州港口岸累计进口水洗羽毛羽绒44票、1068.2吨,货值超4000万元,新模式可为企业年降物流成本约1000万元,推动广西非疫区水洗羽毛羽绒年进口量从1万吨跃升至3-6万吨,有效缓解国内原料短缺困境,为羽绒加工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下一步,广西自贸试验区将深化改革成果,扩大试点企业范围,推动羽绒检测中心升级为区域性国际认证平台,进一步拓展钦州港作为东盟原料进口核心通道的功能。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优化跨境贸易生态链,助力广西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羽绒加工贸易中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提示:

    由于机构整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平台已合并到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政务服务平台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