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长者专区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自贸区资讯

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丨钦州港片区创新首单货物通关机制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畅通

2025-08-25 09:24   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应对口岸新增商品进出口激增的监管需求,钦州港海关联合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创新应用“首单货物通关服务机制”,通过全流程风险防控、前端矛盾化解与异常处置效率提升,破解商品首次进出口监管难题,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示范区。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主要做法
  • 创新全流程分类监管机制。

海关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出台《首单货物监管服务工作机制》,依托业务运行监控平台构建罕见商品、高风险货物、价格异动监控模型,建立“先期研判、现场接单、实货查验”全链条服务,按检疫准入、口岸资质、监管异常三类情形分类处置。

  • 创新“枫桥经验”一站式调处模式。

打造实体工作站,集成法务咨询、普法宣讲、执法检查、业务协调、争议调处5大功能,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精准开展政策解读与诉求解决,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 建立超长报关单高效处置制度。

聚焦通关申报、物流管理、现场查验、检疫出证、案件移交办理等5大领域23个环节,以进出口报关单为监控单元实施超长单排查。执行科领导每日清点、关长每周例会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处置销号。

创新点
  • 创新首单货物通关服务机制。

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商品进出口激增的监管需求,创新构建服务机制,系统性破解首单货物监管堵点难点问题,机制设计紧密对接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目标,提升海关把关服务效能。

实践效果
  • 量化验证改革成效。

以HS10位商品编码统计,2023年至2025年8月22日保障钦州港口岸762种首单货物高效通关,货值58.51亿元。

  • 风险防控精准前置。

依托首单货物监控模型动态掌握通关信息,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品(如无口岸资质品类),及时引导企业退运或转港;对违规商品快速立案处置,源头避免货物滞留。

  • 分段监管模式助产业降本增效。

推动我国首单非疫区进口水洗羽毛羽绒分段监管快速通关新模式。全程耗时8天,较香港中转传统模式减少近17天,物流压缩68%,创广西特色产业通关新速度。

  • 危险品“即查即走”响应企业急需。

联合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钦州分局等3个单位,对丙烯酸正丁酯等危险品实施“单箱即查即走”(停留≤4小时)。自2023年5月首单出口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保障9.2万吨丙烯酸正丁酯高效通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提示:

    由于机构整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平台已合并到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政务服务平台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