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畔,大潮涌动。
钦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百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提出把位于“中国海岸之最南端”的钦州港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
历史沉浮,一晃70年。1992年,果子山开港第一炮,拉开了钦州港开发建设大幕,用时14个月建成两个万吨级码头,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2020年,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接近1.4亿吨和400万标箱,带领北部湾港首次进入全国集装箱港前10强,增速保持全国领先,迈入1万标准集装箱的大船时代。
从“有海无港”到“国际门户港”,一代代钦州人战山斗海,以“不等不靠”的钦州精神,刷新了令人惊叹的“钦州速度”,创造了世人瞩目的“钦州奇迹”。
不等不靠——
在艰难困苦中结束“有海无港”
运用海运,联通海外,活泛贸易。
回望历史,钦州目前考证出最早的海上贸易记录为公元前111年时的汉代。当时属合浦郡(治所在徐闻)的旧州(今属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江口港得益于不断繁盛的海上贸易,成为汉代出海的主要港口,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端。
1958年,管理钦州地区的广东省派出省航运厅水运规划设计院对钦州港的水文、地质、航道开展勘测工作,拉开了钦州港建设规划序幕。1990年开始,钦州港的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月,邀请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专家考察钦州湾。当年上半年,两次组织地、市人员到国内先进港口考察学习,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汇报筹建钦州港的情况。
同年,为解决钦州港的交通建设问题,县级钦州市投资25万元兴建水井坑至勒沟港道路及勒沟边贸码头工程。
1991年4月1日,钦州港前期工作指挥部成立。9日,钦州地委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兴建钦州大港”,把开发建设钦州港列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六大战略的重点“龙头”工程。16日,自治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钦州港建设的前期工作。”
有了自治区层面的支持,钦州地委、行署于1991年6月24日召开“钦州港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号召钦州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建设钦州港。
7月20日,钦州港建设资金筹备委员会成立。12月23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时不我待的钦州人又收获了一大礼——钦州港进港公路开工,誓师大会同步在果子山隆重举行。
1992年1月8日,“钦州地区青年集资建设钦州港动员大会”举行,点燃了钦州人团结一心建设钦州港的热情。
从1992年5月17日,钦州港正式通电,次年12月20日,该项目竣工。1994年1月16日,从东北地区驶来的“惠通”号货轮靠泊万吨级起步码头装载白糖,实现首艘货轮靠泊。
“钦州港成了!”钦州随即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敢为人先——
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亿吨大港”
1994年6月14日,国务院同意设立钦州口岸。
1995年7月27日,钦州港万吨级航道通过自治区验收。
1996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8.3万吨,次年上升至65.6万吨。
2001年10月18日,钦州港勒沟铁路专用线通车营运。
这些成绩激励全市上下扬鞭向前,继续促成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奠基进驻。
时间来到2008年6月5日,当时钦州港最大的大圆筒构件,在钦州保税港区配套项目大榄坪1#、2#泊位顺利安装。
正当人们为钦州港的建设好戏连台欢呼时,19天后,钦州保税港区的另一重要配套工程——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项目开工建设。
之后的时光,钦州港仿佛插上了翅膀,进入快速发展车道:2009年2月23日,钦州港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开通;7月14日,中石油炼油铁路专线通车;12月13日,中石油10万吨级码头开港接卸首艘进口原油……
钦州港的发展,不仅国有企业获得成功,民营经济亦在其中找到了发展的新空间。
2009年12月14日,天盛港务10万吨级码头开工建设。从此,民间资本纷纷汇集钦州港,书写属于自己的春天。
当年,钦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为2013.5万吨,比1996年增加了1995.2万吨,翻了100多倍。
据市统计局数据,2010年钦州港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22万吨,同比增长50.1%;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增长1.49倍,与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时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2013年,钦州港的港口货物吞吐量6035万吨,增长7.3%。集装箱60.1万标箱,增长26.9%。2019年,货物吞吐量增长到11931万吨,集装箱也跃升至301.6万标箱。2018年,钦州港实现了亿吨大港的梦想。从2004年的500万吨到1亿吨的跨越,仅用14年时间。
创新有为——
在赶超领跑中建设“国际门户港”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2019年,通过强基础、提效率、降成本,钦州港立足国际门户港建设已收获累累硕果:西部陆海新通道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六大重大工程、排名第二;钦州港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新开通3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航线数量达到了52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接近1.4亿吨和400万标箱,带领北部湾港首次进入全国集装箱港前10强,增速保持全国领先。与此同时,还开行海铁联运3571班列,同比增长69%。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年办理量超过28万标箱,总量排名全国第五。
钦州港启动建设了我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迈入1万标准集装箱的大船时代。同时,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取得新成效。第二阶段提效降费优服行动实现通关时间压缩一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中介服务收费下降25%,箱均成本优于国内先进海港。
众多依托海港而生的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前来入驻。
今年1月13日,由中国船舶旗下中船广西公司建造的5000立方LPG(液化气)运输船“招源”轮平稳滑出船台顺利下水,标志着北部湾造船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招源”轮下水交付,不但结束了广西沿海没有大型修造船企业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市在薄板焊接、船舶内装、细长轴轴系加工安装、管系走向和布置、全铝质船舶建造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好消息接踵而至。
4月6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华谊钦州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配套码头钦州港金谷港区金鼓江作业区16#、17#泊位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接待约200艘1000吨级至5万吨级的化学品船进行靠泊。
5月21日,广西北部湾港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在钦州召开,同意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及配套栈桥约长3公里,设计年通过能力986万吨,泊位岸线总长546.3米,工程总投资约16.28亿元,是广西最大的原油码头,也是北部湾港靠泊等级最高的码头泊位。
5月28日,钦州港首批自动化集装箱轨道吊运抵,标志着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码头进入关键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新时代,新作为。
今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系统阐述了广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提出新发展阶段广西“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的“四个新”总要求,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钦州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风生水起,千帆竞发。
钦州港,发展潜力无限、发展前景无限!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