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园区各开发公司: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五年见成效”总体工作方案》已经管委会2017年第4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
2017年4月8日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五年见成效”总体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园区产业和城市项目建设,根据中马四方合作协议基本精神,确保2020年完成园区一期(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园区发展进入“五年见成效”新阶段
自开园以来,园区坚持“零起步、高起点、快发展”,经过数年努力,园区启动区7.87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一绿”基本建成,已经具备产业和城市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2015年底园区“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2016年开始进入“五年见成效”的新阶段。
(一)启动区产业项目布局基本完成。园区管委会建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由主要领导直接分管招商工作,全力突破项目偏少、质量不高和落地难等问题。截至2016年底,已有50多个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超过280亿元。港青油脂项目已竣工,慧宝源项目一期试投产,鑫德利光电科技项目、保利协鑫分布式能源项目、弘信创业工场项目已经开工,广投欣意电缆项目已经启动,一大批新引进项目如华亿科技、贝玛教育、尚德光伏等即将启动建设。启动区7.87平方公里产业项目布局基本完成,园区土地供地率从2015年初的不足40% 提高到73%,资金使用率从不足45%提高到91%。
(二)园区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为适应园区开发建设的新形势,园区管委会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及时启动一批功能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超过110亿元。产业配套方面,加工贸易园接近完工,中马国际科技园、智慧产业园、互联网创教空间、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已开工,中国-东盟国际医药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即将启动。城市配套方面,青年公寓已投入使用,“四个一”工程、社区安居房项目、国际中学、第一小学、消防站、派出所等已开工,四星级酒店、员工公寓、孔雀湾公园等项目即将开工。随着一批产业和城市配套项目启动建设,一座国际化产业新城初现雏形。
(三)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园区加快建构以资本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积极实施财政资金资本化战略,通过设立产业直投资金、股权投资基金、城市建设基金等,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重点搭建科技金融产业发展平台(TFM),推进高技术、轻资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规划建设新一代国际化、创新型园区为导向,加快完善园区规划体系,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院合作强化园区规划管理工作;实施工程总承包(EPC)改革试点,推进建筑市场规范发展;积极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模式,深化人事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园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中马合资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以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征地搬迁安置新模式;深化“两国双园”合作机制,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建立“两园”更紧密工作安排;积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营造园区风清气正的开发建设氛围。通过数年努力,园区基本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开发建设新路子。
二、“五年见成效”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总体安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创新、实施创新创业驱动、推动新兴产业集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开放合作共赢、实现园区共建共享,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力资源富集区、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打造中国第四代产业园区,为园区建成“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五年见成效”期间要坚持创新发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共建共享、开放带动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创新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模式创新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建设跨国产业园区的新路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园区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以建设自治区改革创新先行园区为契机,使园区成为广西创业创新的新引擎。
2. 坚持产业集聚。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推进高技术、轻资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拓展传统产业链、提升产业增值水平,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3. 坚持产城融合。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市园一体”的要求,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多要素拓展完善园区功能,推动园区城市功能完善与环境优化相结合,促进新兴产业园区与未来中心城区相结合,将城市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融为一体。
4. 坚持共建共享。把促进就业、发展民生作为改善园区被征用土地农民群众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园区被征地农民群众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征地搬迁等工作,将园区发展成果惠及农民群众,实现社区与园区互动发展。
5. 坚持开放带动。以“两国双园”为载体积极探索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大力复制推广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经验,积极拓宽开放领域,完善开放平台,创新联合招商方式,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国际产能开放合作新格局。
(三)总体目标。在园区“五年见成效”的特定发展阶段,园区开发建设主要以加大投资、产业培育、人口集聚等为主要目标,以大投资带动大建设,以产业培育实现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为建成国际化产业新城奠定基础。
1.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到2020年底,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力争突破500亿元。
2. 工业产值目标。到2020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3. 财政收入目标。到2020年底,园区财政收入力争突破20亿元。
4. 人口集聚目标。到2020年底,园区常住人口力争突破5万人。
三、“五年见成效”重点工作
为实现“五年见成效”总体目标,园区应加快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底,园区一期(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全面完成园区一期的征地搬迁、土地清表、坟山迁移等工作任务,完成园区一期产业项目发展所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一期所有主干路网,有序启动二期路网工程建设,建成园区连接钦州市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城达港便利通道,启动园区与钦州市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金鼓江综合整治,完成孔雀湾公园、丹寮大村改造、大中支流等金鼓江沿岸项目建设。
(二)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到2020年底,实现产业项目集聚入园,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兴产业成为亮点。至少100个产业项目在园区投资,投资超过10亿以上的产业项目力争突破10个,至少50个产业项目在园区建成投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60%以上,园区基本形成六大主导产业版块。
1. 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特色信息港。大力打造互联网安全产业基地,领先形成有特色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积极筹建中国-东盟大数据交易所,有力推动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壮大发展。
2. 生物医药产业。以慧宝源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为切入点,打造基因工程新高地,加快天然药、植物药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天然药、植物药研发创新,推进天然药、植物药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医疗服务业。
3. 装备制造产业。加快集聚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打造智能高压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发展高端科技智能制造业。积极打造中国-东盟教育装备产业基地,做强做大园区教育装备产业,促进中国教育装备走向东盟市场。
4.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加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稀土铝合金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节能机电和节能照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引进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5. 保健食品产业。围绕钦州毛燕进口指定口岸建设,重点引进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的毛燕,依托“国家燕窝及营养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形成毛燕加工行业标准,构建燕窝跨国产业链。加快发展清真食品、棕榈油等东盟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棕榈油、清真食品等东盟传统优势产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东盟特色保健品加工和交易平台,大力引进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实现中马合作互利共赢。
6. 现代服务业。主动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趋势,以“东盟商谷”建设为重点,做优港航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医疗、跨境教育、文化创意和商品展示等跨境服务业,建设背靠我国中南西南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境服务业新高地。依托园区智慧产业园等平台积极打造文化创意服务业,加强与国内著名游戏动漫和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建设国内文化产品面向东南亚输出的产业孵化基地。在园区规划建设东盟风俗文化体验园、主题公园等浓缩东盟各国特色文化的产业基地,建设具有东盟文化品位的休闲旅游胜地,打造多国、多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
(三)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适应园区高技术、轻资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园区开发建设思路,加快建成一批科技金融产业发展平台(TFM)。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服务业,按照“大杂居、小集聚”的“园中园”开发模式,优先考虑与龙头商、先导商、集成商实施战略合作,将技术、金融和生产或服务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批科技金融融合性产业发展平台。根据园区实际优先重点支持建设生物技术与医药、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业、跨境服务业等一批重点产业发展平台。按照园区产业发展导向,规划好产业平台发展次序,实现产业平台覆盖园区所有主导产业板块。加快国际创新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设以中国-东盟国际医药创新园为基础的国际创新园。创新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形成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自治区相关厅局参与、园区承担开发建设的产业培育机制。
(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建设新一代国际化、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合理布局园区各功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生活居住五大功能片区,促进产城融合基本形成,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继续加快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在青年公寓一期、加工贸易园区一期、国家级燕窝监测重点实验室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加快青年公寓二期、标准厂房二期、东盟商谷、中马国际科技园、智慧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园、创意设计园、国际学校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做好项目加速进入园区的产业配套准备。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高管公寓、综合写字楼、星级酒店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建成完善的“四个一”城市配套。同步完成医院、中小学、变电站、垃圾转运站、派出所、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一期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五)构建资本引导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创新,健全以资本为导向的开发建设模式。继续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不断探索可收回、可循环使用的股权投资模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通过股权投资、兼并重组和参与增发等方式,实现对标的企业的收购和引入,帮助标的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科学界定财政资金和专业基金各自权责,确定直投资金退出时机和方式,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利用合资公司、金谷投资公司、园区投资服务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整合园区直投资金和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展基金,以此为核心建立园区基金集群,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投园区基金集群。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其他合作者,探索通过城市发展基金或PPP投融资模式等撬动境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扩大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
(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中马合资公司作为园区招商主体的作用,探索成立专业招商公司,充实招商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的新突破。建立健全招商顾问和代理招商制度,强化“以商引商”制度安排,制定并出台专门优惠政策,推进招商项目集群化布局和发展。发挥外事外联作用,加强与马来西亚政府部门和工商界的联系,重点推进对马来西亚企业招商。围绕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产业和行业为导向实施精准招商。继续强化资本化招商,推动更多资本引导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入园。创新园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形成一个招商管理体制、一套资本为导向的招商模式、一个一体化的招商机制、一支商业化的招商团队、一套完善的招商配套政策的“五个一”招商引资工作体系。
(七)壮大园区平台公司。完善园区管委会和平台公司的关系,推进园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园区投资服务公司、金谷公司和合资公司投资方向和结构,促进园区平台公司差异化发展。科学编制园区平台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平台公司盈利模式创新,坚持短、中、长期相结合,坚持土地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等相结合,加快平台公司快速发展。坚持合资公司优先原则,探索符合园区实际和公司发展规律的合资公司盈利模式,加强与马方股东的直接沟通,坚定马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建立健全园区国有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符合园区定位和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扩大园区国有资产总量,力争国有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0亿元。
(八)加强国土规划管理。到2020年底,园区供地率不低于80%,力争实现55平方公里土地规划指标基本覆盖。园区多层次、宽覆盖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实现协同发展。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旅游(文化)总体规划和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完成园区农民安置就业用地专项规划、滨水区风貌规划、马来西亚建筑风貌研究、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形成多层次的城市设计指引。提高园区行政审批管理信息化水平,力争实现园区“多规合一”,形成有特色的智慧园区。围绕绿色生态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完善园区生态环保指标体系,统筹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完成规划保留的村庄改造更新设计,充分利用园区生态旅游休闲空间资源,引进和打造一批旅游休闲、健康体育、养老医疗等特色产业项目。
(九)推进“两国双园”合作。继续深化“两国双园”国际合作,依托中马合资公司等重要载体,探索完善推进“两国双园”合作的体制机制,吸引马来西亚等国的外资集聚入园。进一步完善“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顺应“两国双园”合作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合作内容逐渐丰富、合作领域不断深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架构和组成部门,增加联合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完善联合合作理事会日常工作机制,围绕中马两国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建立健全对口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继续推进“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围绕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推动“两园”共建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成立“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工作组,开展“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建立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储备库,争取上级支持。推动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马来西亚金融机构支持设立“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引导基金,建构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重点产能合作项目落户“两园”,积极引进马来西亚企业、外资集聚入园。
(十)加强园区宣传营销。建立健全园区宣传营销体系,加大园区招商宣传推介力度,创新宣传营销理念,围绕园区六大主导产业,实行精准宣传营销,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客商到园区投资兴业。依托国内外一流媒体进行宣传营销,推动园区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对“两国双园”的广泛宣传。根据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宣传营销策划,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网络宣传营销力度,展现园区开发建设成效。探索完善将园区开发建设进展及时向上级部门、合作伙伴、社会各界反馈的良性机制,凝聚各方支持共促园区发展,不断提升园区国内国际影响力。
(十一)完善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实施和完善园区法定机构管理模式,探索构建与园区法定机构管理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及行政审批服务制度,对接自治区和钦州市相关职能部门,理顺承接对园区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急需的工商、税务、商务、发改、工信部门的相关行政审批权力,逐步承接环保、国土、海洋、市政、人社、人防、交通、教育、民政、金融、食药监等与园区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行政审批权力,真正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
(十二)创新征地搬迁安置模式。探索完善园区“共享共建”征地搬迁模式,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群众成立股份合作社,支持发展农村(社区)集体经济,鼓励被征地农民群众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征地搬迁工作进度。与钦州市和周边地区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征地搬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及时解决征地搬迁工作遇到的难题。建立完善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制度,探索被征地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培训机制,鼓励园区企业吸纳和使用被征地农民,促进农民创业和再就业。建成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启动区农民安置房项目并投入使用;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与园区开发建设结合,启动并建成园区扶贫就业安置“圆梦小区”。实施“早期入园居民激励计划”,实施启动园区居民安置小区建设。加强民生建设,积极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医保、社保、低保、养老等民生问题。
(十三)优化人才人事改革。完善园区管委会与平台公司的组织架构。积极申报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完善园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成区域性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为入园企业用工提供保障。完善园区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优秀人才到园区就业。完善园区绩效管理体系,形成“自治区绩效考核+管委会部门绩效考核+平台公司绩效考核+差异化激励”的四维一体绩效体系。
(十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工作与园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园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助力社区民生和社会稳定。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实现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建立企业联合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立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建立完善集联系服务、学习教育、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党建工作创新,促进机关党建、企业党建、社区党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园区机关党建、企业党建、社区党建统筹发展的多元化党建工作新格局,营造风清气正的开发建设氛围。
四、“五年见成效”实施步骤
2016年至2020年为园区“五年见成效”的实施期,为确保2020年实现“五年见成效”各项目标任务,本方案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转轨建设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园区实现“三年打基础”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推进园区工作重心从“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在思想、认识、行动等方面实现工作转轨。
(二)集中建设阶段(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园区产业和城市项目建设,聚精会神引项目,一心一意搞建设。确保在2018年基本完成园区一期的项目布局,一批主要项目基本建成,国际产业新城雏形基本形成。
(三)冲刺建设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园区未完成建设的项目进行冲刺建设;促进已完成建设的项目加快投产,确保各项目早投产、早见成效。
(四)提升建设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园区一期进行扫尾建设;对一期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提升,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凝练园区开发建设模式;谋划园区二期建设。
五、“五年见成效”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园区建立以“五年见成效”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短、中、长期工作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园区各部门、各平台公司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方案确定的相关目标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确保工作目标全面顺利实现。各部门、各平台公司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凝心聚力推进各项工作。要完善工作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五年见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招商引资。创新园区招商引资体制,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招商管理体制、一套资本为导向的招商模式、一个一体化的招商机制、一支专业化的招商团队、一套完善的招商配套政策。坚持外资与内资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东盟传统特色产业并行,实现引资金、引项目与引资源、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相结合;行政化招商与市场化招商相结合。加大对马来西亚和东盟国家招商引资,强化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批大项目落户园区。
(三)发挥项目带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大投资、大建设带动大发展,以项目建设加快“五年见成效”落实。围绕园区六大主导产业板块,优先引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和城市配套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立园区发展重大项目库,对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项目、策划项目实行分类推进,实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出台特殊政策。在园区“五年见成效”的特定发展阶段,为推进产业和城市配套项目集中入园建设,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园区管委会各部门要研究和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要研究和参照发达地区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扶持重大产业项目入园、支持优质企业项目用地、探索市场化招商、创新平台公司盈利模式、吸引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入园、推进早期居民聚集等方面出台特殊政策。同时,要进一步出台特殊政策加大园区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园区开发建设早日见成效。
(五)强化业绩考评。坚持业绩导向、分级考核、过程管理、有效使用的原则,加快完善以项目为中心、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大绩效考评力度。在自治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五年见成效”目标任务,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和权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健全园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新闻媒体、入园企业、群众社团的监督作用,促进“五年见成效”总体工作方案有效实。
(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园区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园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园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推进园区“阳光工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开发建设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