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长者专区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落实 “五年见成效”总体工作方案阶段性总结

2019-06-17 10:26   来源:工管委办公室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在中马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共同开创“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从2016年以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五年见成效”总体目标,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建立法定机构治理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着力完善“两国双园”合作架构,加快推动一期(1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任务完成,努力建设我国新一代国际化、创新型园区。
  一、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网络。根据国务院批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在中马双方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园区7.87平方公里启动区“七通一平一绿”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三纵九横”主干道及相关支路已建成通车,其余供电、供排水、燃气、蒸汽、通讯等管道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园区及时推进启动区以外土地征地搬迁工作,现推进面积将近22平方公里,项目布局区域超过15平方公里。同时,园区金鼓江区域综合整治和中央商务区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由中交建以“投资人+EPC”模式实施“片区开发”,总投资约115亿元。
  二、加快产业发展和项目入驻。园区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截至2019年4月,园区注册企业超过350家,实施工业项目50多个。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投产,鑫德利光电(一期)、凯利数码(一期)、慧宝源医药、科艺新能源(一期)、浦晶光学、中动科技、天昊生物、由你造3D打印、蛋壳机器人等10多个高技术项目相继实现投产。重大项目布局实现突破,投资100亿元的泰嘉7.5代线液晶面板、投资约35亿元的中农批国际冷链物流基地、投资15.4亿元的科艺新能源充电桩、一期投资10亿元的恒源新能源物流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并计划开工建设。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港青油脂实现正常投产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云波钙镁盐已开工建设,10家燕窝加工企业完成工程装修,还有12家燕窝加工企业等待入园。
  三、推进产业社区和产城配套建设。园区围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服务业集群,优先选择与龙头商、先导商、集成商实施战略合作,积极整合产业技术、人才和资本要素,加快科技产业社区建设,初步建成中马国际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亚太创教空间、智慧物联产业园、国家级燕窝实验室、燕窝加工贸易基地等项目,促进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入园。加快产业配套项目建设,青年公寓、职业培训中心、红树林安置小区、“四个一”城市综合体、西交大阳光中小学、专家公寓等配套服务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正在加快推动南北居住小区、国际合作医院、孔雀湾公园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
  四、加快构建以资本为导向的开发体系。园区推动开发模式从土地经营向土地经营、城市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通过实施财政资金资本化战略,积极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更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先后成立企业直投资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厂房建设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重大项目产业发展,推动慧宝源生物医药、鑫德利光电科技、科艺新能源充电桩、蛋壳机器人、浦晶光学等高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实施“基金1000计划”,重点引进基金公司在园区注册,已经落户的基金公司超过80家,为产业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创新片区开发等投融资体制。随着园区开发进度的加快,投资压力越来越大,以政府为主的投资已经难以为继。从2017年开始,园区管委会与中央直属企业合作,积极探索统一开发主体、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林地报批、统一征地安置、统一平整土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片区开发”新模式。借助央企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投资人+EPC”模式推进“片区开发”,大大加快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进度。目前启动区以北区域的开发基本上都采取此模式,先后布局了金鼓江综合整治片区、马来西亚创新城片区、扶贫创业小镇片区、中盟新能源产业园片区等项目。
  六、开展招商引资市场化改革。园区坚持和完善主要领导直接分管招商、其他领导配合抓好招商、全体工作人员一心服务招商的园区管理服务体制,明确各分管领导、各部门的招商重点和招商任务。从2017年以来,探索从政府主导向政府招商与市场化招商相结合转变,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管理和服务模式,设立市场化招商公司和专业招商公司,规范招商引资激励措施,引进专业招商人才,形成了招商总公司、招商基金、以商招商“三位一体”的招商服务新体系。通过一系列措施引进泰嘉超薄玻璃基板、鑫德利光电科技、凯利数码、科艺新能源充电桩、恒源新能源物流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入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完善产能合作规划,开展“两国双园”联合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中马两国大企业率先到“两园”投资布局,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进驻,在深化与东盟国家在燕窝、清真食品、橡胶等传统领域产业合作的同时,加强在国际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
  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国际合作园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又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更好地服务中马合作大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园区已经建立了由自治区直属企业(中马控股集团公司)—中方投资财团(金谷公司)—中马合资公司等三大开发平台共同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这两年,园区逐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国际合作园区发展要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体制: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园区管委会履行园区国有资产出资人、出资人代表职责,对园区出资的国有资产、受托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园区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成立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办),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适应园区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园区管委会正在积极构建金融投资服务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政府投资平台和入园企业提供资本服务。
  八、加强园区空间规划管理。园区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以规划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园区为导向,以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架构依托,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为了推动规划实施,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中衡设计集团联合设立规划设计研究院,实践“多规融合”的规划理念,强化全域城市设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围绕建设我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已经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复。在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支持下,全面实施总承包模式,推进第三方实测实量评估和全过程咨询,探索实施注册建筑师负责制,确保园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开展园区风貌设计规划,调整园区道路竖向规划,尽量保护好传统村落,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
  九、创新“共建共享”征地搬迁安置新模式。健全征地搬迁工作激励机制、群众利益保护机制、土地合作社管理机制等,探索建立网格化征地搬迁管理机制、专项监察督查机制,先后出台《涉农事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征收净地补偿试行办法》等惠民政策,指导农民成立农村(社区)合作社、筹建合作制公司,引导合作社和合作制公司有序参与园区范围内征地搬迁、土地清表和场地平整等工作,让农民从土地贡献者转变为园区建设者,调动了群众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仅仅依托园区仅有的20名征地搬迁人员和社区群众,2017和2018年两年就分别完成土地征收8900亩和7226亩,推动安置工作从“补偿性安置”转为“经营性安置”,实施农民土地资源资本化改革,最大程度地发挥安置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并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和用地保障。
  十、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承诺制改革。以落实园区条例为基础,围绕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探索符合园区快速发展实际的行政审批模式。目前,园区已承接了发改、工商、民政等11个区直部门近200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授权,基本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园区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步伐,研究出台“市场主体准入承诺制”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两个管理办法,成为我区首个全面实施承诺制试点的单位。加强行政承诺制能力建设,通过中马国际咨询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为做出承诺的入园企业提供立项、可研等投资咨询代理服务,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十一、推进园区管理立法和法定机构管理工作。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经验和做法,推进园区法定机构立法工作。《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条例》于2017年7月28日获得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园区成为我国省级人大通过的首个实施法定机构治理的园区。《条例》明确园区行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授予园区管委会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出资人代表职责,支持园区建立特殊管理的国库制度,以及建立法定机构雇员制度等。《条例》对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社会管理等赋予了一系列创新内容,为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先行先试、促进国际合作等提供了法制保障。《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作为“特区”管理的法律制度正式确立。
  十二、推动“两国双园”国际合作。“两国双园”是国际经贸合作的创新性安排,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马双方已经构建了“‘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两省州合作框架—双园更紧密工作安排—合资公司投资开发”的多层次合作架构。围绕重点合作领域,积极筹备成立中马“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教育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专责推进小组,探索建立司局级合作沟通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创新研究,依托“两国双园”构建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试验田。目前,“两国双园”产业合作进展顺利,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国家级燕窝实验室、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和查验平台已经建设完成,与马来西亚企业发展部共建的“清真产业园”项目、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共建的“创新城”(科学城)项目均将于年内启动。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总投资14亿美元的联合钢铁项目已经实现投产,石化、铝加工、轮胎项目等也在加速布局。
  十三、强化园区宣传推介工作。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园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出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门户网站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加强园区宣传推介工作。丰富宣传推介工作内涵,以“请进来”形式,组织“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5周年集中采访”、优化营商环境集中采访等主题活动,主动发声塑造园区形象。以“走出去”形式,举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投资机遇与发展前景推介会”、2017马来西亚(南宁)榴莲节、2018马来西亚(南宁)燕窝节、“金色六月·荔乡之约”中马基金座谈会等重大活动,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合作搭建平台。创新宣传推介载体形式,利用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政务信息、重要工作专报等形式,及时报送动态消息。创建园区自有内部刊物《旗舰》,每年出版3至5期,系统、深入宣传报道园区开发建设理念、模式创新等情况。加强与马来西亚媒体合作,与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星洲日报等媒体建立宣传推介联系。
  十四、加强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为吸引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园区、共同建设园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园区管委会自2014年7月起实施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传统体制内外的人员身份界限,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定职、分类管理的职位管理制度,以及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合同管理的全员聘用制度。近两年,园区进一步完善人事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完善,管委会人员的年龄层次和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3月,园区管委干部141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47人(其中博士5人),大学学历77人。处级及以下干部平均年龄33.6岁。引进国家部委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年轻干部到园区挂(任)职,园区选派干部到自治区商务厅、北部湾办和台办等相关单位挂职。推动实施“第二春”人才计划,引进和选聘专家指导参与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积极服务园区企业招工招才,支持园区企业引进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园区建立绩效考评导向,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工作上争取自我加码、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在自治区直属机关绩效考评连续三年获得一等等次。
  十五、稳步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园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服务企业工作、文化发展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园区机关党建、企业党建、社区党建统筹发展的多元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服务站、党员政治生活活动室,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探索推进园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选派10名优秀党员骨干作为10个“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已成立协鑫能源、鑫德利科技、慧宝源医药、中马国际咨询等4个企业党支部,2018年底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在自治区商务厅派驻纪检组的指导下,园区不断强化监督执纪审查工作,开展对平台公司和管委会各部门的巡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环境。此外,园区各党支部突出创新服务企业发展,投资合作局党支部探索“一对一项目服务制”;工管委办公室党支部建立项目建设推进和企业反映问题整改落实督查机制;组织人事处党支部建立服务满意度绩效考评机制、为入园企业搭建招聘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行政审批服务局党支部建立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审批服务机制,工商、食药、质监、民政、人社等领域的审批效率提高80%以上。
  “两国双园”是一项新的探索,国际国内、上上下下都很关注。今年园区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到第七个年头,也是“五年见成效”的第四个年头,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初期集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转入到重点推动产业和城市项目加速建设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五年见成效”目标,全力以赴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城市配套项目建设,强化“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抓好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希望再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园区的城市框架、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完全成熟,能够为北部湾的开发开放作出更大贡献,在服务中马经贸合作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提示:

    由于机构整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平台已合并到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政务服务平台

    确定